灯下乱弹
李东伟
•关于创作观念
艺术没界线,中国画将山水、花鸟、人物分开来说,还有大写意、小写意、工笔画等等,那是工匠的分类法,并不是艺术的实质,艺术品并非以画种来评判。艺术家应具有各方面的知识和技能,在你需要表达的时候,游韧有余地发挥,山水、花鸟、人物、水墨、油画,应凭所需去画,艺术家不应该用一条绳子将自己勒死。
近十年来我的艺术探索,一方面保持对宣纸和毛笔的运用,因工具、材料的运用决定了艺术品的表现形式;另一方面,艺术品不是一时、一景的表现,它应该是艺术思想、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,在画面上表达作者对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的认识,通过结合和对比进行探索,构成新的画面,建造自己的表达方式。
技法是在需要时才用,这并非要削减传统的技法,而是融入某些理念并打破人们已习惯的时空观念,这种观念会不断更新而非一成不变,从而使人们在画面上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和体验。
•关于传承与超越
二十世纪是个引进的世纪,从早期一批留法艺术家,如徐悲鸿、林风眠等带来的西方艺术,到五十年代的留苏艺术家带来的前苏联的表现方法到八、九十年代大量欧美西方艺术的引进,中国艺术经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引进、学习过程。我是在这种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。从中,一方面学习到对事物的观察和对质感的体验,另一方面也学习到对艺术的对比思考,对中西方文化艺术的比较、参照和认知。
上世纪初,高剑父等人提出折衷中西的国画革命,提倡写生的画风,这是针对清代“四王”所带来的泥古问题而提出来的,旨在打开国画的新局面。由此出现了四十年代关山月先生、黎雄才先生的一批写生作品和五十年代李可染先生的一批写生作品。新的时期应该有新的艺术观和表现形式——即后岭南的出现,它继承岭南画派的国画革命精神,立足于岭南画派之后,以一种新的理念来表现事物。
“融合中西”是艺术探索的一个方面,李可染先生融合了阳光、版画的造型元素,这是他的一种表达方式。在二十世纪,齐白石、潘天寿、黄宾虹、傅抱石等大师在中国的传统技法上创造出一番天地。所以我认为,技法并不是艺术的根本,只是手段而已,表现方法并非艺术所具有的精神内涵。
•关于精神内涵
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、一个成熟的社会需要自己的独立文化,本土文化的流失会造成民族心灵的空虚。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之所以能够不断地发展,是在历史上多次吸收了外来文化的同时,融汇了本土文化的元素,建设自己的文化理念,形成了独立的文化体系和面貌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一个民族之所以能够立足于世界之林,正是以其独特的文化体系、独特的风土人情的存在而存在。在世界历史上,我们看到,当十字路军东征横扫欧陆大地的时候,所到之处,首先是建立教堂传播基督思想,即文化的推广传播。当年德国纳粹屠杀那么多犹太人,杀不尽的是犹太民族的文化,所以犹太民族仍能生生不息。当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伊拉克的年青人在美军轰炸伊拉克的前夕,还在说“我们喜欢听美国音乐、看美国电影,不知他们为何要打我们”的时候。当伊拉克的博物馆被抢劫一空的时候,我只是觉得一个民族的灭亡,首先是民族意识的灭亡、民族文化的消失。文化是民族的灵魂,全球化的终局应该是全球化的终结,这样世界才多姿多彩。
民族主义精神体现于民族的自尊、自强的民族性格,民族的文化精神应该是民族的灵魂与理念。多年来我所强调的民族文化理念,正是在许多外来文化的冲击中,对我们本土文化的思考。但决不是一味重复过去,在吸收的过程应有新的认识,在保留的同时应有新的发展。“后岭南”的发展也正是对本土文化的自觉,同时也寻求新的起点。石涛先生的“笔墨当随时代”正是从艺术角度提出了艺术的发展规律,艺术必须与时俱进。二十一世纪应该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振兴的世纪,是新民族文化精神的觉醒。
•关于油画创作
艺术家应该对每类艺术都有一定的认识,不需要给自己贴上国画家、油画家等标签,那是工匠的分法,标明是一个木匠、或是一个铁匠、或是一个修鞋匠┅┅艺术应该是共通的。每一个画种只是材料不同而已,当然也就有其表现方法的不同,但其中对美的追求,对点、线、面的表现,对思想认识的深度,都有其共同的东西。最近我画的一批油画,只是想通过不同的材质、表现不同的内容,做一种新的尝试而已。东方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,西方所追求的透视、质感,在当代艺术里,这些框框早已被打破,当代艺术所追求的是艺术的本质、视觉的本质、人的本质。由此,在油画里我不追求边缘的东西,而是更多地寻找生活中都市的感觉,寻求的是都市中人与自然、生活中繁忙与休闲的瞬间,寻求南方都市的新文化理念——阳光理念,从心态到物态上给人以健康向上的表现。
油画对于很多国家来说,都有引进学习的过程。当年法国、俄罗斯很多画家也都到意大利学习,认为那是油画的发源地,但同时也一步步地寻求本国的文化本质。我想,中国的油画从不同于国画的技法、材质中学习,经过一百多年的引进过程,逐步地发展而成。当今中国的开放,很多画家能够到各博物馆看原作,到西方学习;在这过程中,一步步地探求民族文化的根源,寻求东、西方文化理念的不同,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,这需要一定的时间。如佛教的传入,敦煌、麦积山石窟的壁画、雕像,云岗、洛阳石窟的雕塑等等,对外来的文化接纳、融化,形成自己的面貌。当今的中国油画不只是在材质上去求完美,更需要的是从理念上寻找中国文化的根和内涵,才能形成民族的特色。
并不是经济的落后导致文化的自卑,而是封闭导致文化的自卑。当国门打开后,人们才发现自己有多无知,才尝到落后的滋味。但在开放后的今天,信息时代的今天,人们从不同渠道都能获取知识,中国的画家也从不同的角度学习、寻找,从基本的技法,到材料的应用,从各不相同的材质到观念的转换,中国的油画在追求本土的文化根源上,逐步形成自己的面貌。
•关于国画创作
油画和中国画是两种不同的材质,油画的创作我更多从色彩上考虑。因为中国画主要是以墨为主,在黑色中寻求变化,颜色较少,而油画以颜色为主体。我是把这两者分开来画的,用不同的材料就有不同的方法,我更多地在这其中享受不同的感觉。
中国的山水画所临的问题并不是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的问题。山水画本质上是人们对自然、对环境的认识与表现,山水画如何与时代环境相结合,从当代的审美角度去表现新的意念、新的空间、新的形式这才是最重要的问题。观念上的改变,才能够出现新的画面,表现新的空间,解决新的审美,如果没有从理念上与时代的审美相结合,也难以有新的突破,泥古将会把自己埋葬。


速写